(一)企業重建:企業管理的又一次革命
企業重建運動是從研究傳統分工開始,針對過細的專業分工中將管理重點放在單個作業效率的提高,而忽視整體業務流程功效的問題,從根本上對原有的基本信念和業務流程進行重新考慮和重新設計,以期徹底拋棄原有的作業流程,針對顧客需求,再造一個或幾個新的業務流程,使品質、效率、成本、服務等經營目標獲得驚人的改善。
由于信息網絡覆蓋了企業內部各個部門、各個崗位,大大節省了指令、報表、數據等在不同職能部門和作業流程之間的流轉與延誤,縮短了生產周期,精簡了管理機構和人員,使專業分工所產生的金字塔組織逐漸轉變為扁平式的團隊組織,經理人員主要由監督與控制轉變為指導與激勵,每個職工能夠在自己的崗位上了解全局、關心全局。企業重建是一項智慧、科技與藝術的結晶,它透過創新流程來革新企業,更能適應以顧客為主導、競爭激烈、變化快速為特征的現代企業經營環境!
(二)顧客驅動:企業經營的第一要則
在知識經濟時代,顧客的消費需求日趨個性化。為此,企業必須自覺地以滿足顧客需求為指導,與組織機構,產品和服務、激勵和獎懲制度等緊密結合起來,采用顧客管理系統實現消費者與決策者、生產者的聯系。這個系統主要包括:
(l)顧客意見征詢系統;
(2)營銷服務系統,設計規范化的服務流程;
(3)顧客溝通系統;
(4)顧客滿意度評價系統。
(三)研究與開發:企業的命脈
知識經濟發展所導致的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知識的生產、占有和利用的競爭。
要提高競爭力,企業必須提高獲取知識與應用知識的能力,而研究與開發是獲得這種能力的基本途徑,它左右著企業的命運。所以,管理者必須把目光投向國際信息網絡所創造出來的信息市場,進行信息的收集、綜合、提練、創新并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在此基礎上,堅持不懈地進行科技和新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加大研究與開發的投資,加快技術和產品創新的步伐,通過研究與開發,把企業已有的知識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同時又生產出新的知識資源,進一步促進研究與開發。這是無數優秀企業的成功之道,是企業活力的源泉,也是企業品位高低的重要標志。美國的微軟公司是這樣,中國的北大方正也是這樣。
(四)發展戰略:全球化經營
知識經濟是世界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經濟。企業管理者必須面向全球,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協作,依據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和優勢,不同利稅水平和金融風險開發與配置資源,實現跨國經營;利用國際信息網絡,建立信息交流機制,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資源,按照比較優勢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力爭在世界大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成為世界經濟一體化中被人承認、受到重視的一員。
(五)知識價值:價格和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知識價值是由包含在產品和服務中的知識含量(或智力密集程度)決定的。知識能大大增多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主要來自知識價值。企業除了物質資本以外,還有比物質資本更重要的知識(或智力)資本,掌握這類知識資本的智力型勞動者的產出增加,除得到更多的報酬外,還應當分享企業的經營成果,把知識作為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管理者有了這樣的認識,才能善于調動和利用企業的智力資源,把“知識就是力量”變為現實。
(六)知識主管:功能廣泛的新職位
美國的“高速信息公路”行動計劃使美國經濟駛入了知識經濟的快車道:我國的“863計劃”使我國經濟緊跟著知識經濟發展的步伐,這是宏觀經濟決策與管知識化的典型例證。同樣,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企業也“需要一位善于思考的人把人力資源的不同方面、信息技術乃至戰略等協調統一起來”。于是,發達國家的不少公司中出現了一批新式高級經理,他們的頭銜為“知識主管”、“學習主管”、“智力資本主管”等等,其職能是“創造、使用、保存并轉讓知識”,包括科技研究與開發,職工教育、技能訓練、市場分析等幾乎所有的工作,一句話,就是從事知識經營。
知識主管及知識經營的產生是企業管理發展史上的一次具有深刻意義的變革。長期以來,許多企業把眼光僅僅盯在生產設備和經營利潤上,忽視人才、知識等無形資產的投入。知識經營降為一種全新的經營形態,第一次使企業有可能隆脫物質資本或自然資源有限的制約,利用知識主產和消費的可持續性,獲得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